首页 HOME 智友分享ZHI YOU 热点艺术HOT ART 现代艺术 MODERN ART  
   
 

 

韩劲松,1974年出生,200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研究生班,专业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对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众化思潮和运动以及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术的发展流变有系统研究,毕业论文入选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学术观点被多次转载和引用。现为中国美术馆典藏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
主要从事国家美术作品的收藏、保管,藏品展览的策划与研究。曾参与文化部“20世纪国家美术专项捐赠收藏奖励计划”的编制与实施,参与“王琦捐赠”“苏天赐捐赠”“滑田友捐赠““吴作人捐赠”“李平凡捐赠”等历次重大捐赠收藏项目,承担捐赠展览、专题研究、捐赠作品集的出版任务。近年独立策划和参与策划实施的大型展览有“新中国美术60年”、“世纪之风——中国美术馆藏齐白石、黄宾虹、任伯年、吴昌硕精品展”、“想象丛生展”“天边的彩云展”等。编辑《田纪云捐赠作品集》、《李平凡捐赠浮世绘》等捐赠作品集10种,执行编辑出版大型画册《向祖国汇报——新中国美术60年》、《中国美术馆50年捐赠选萃》。著有《油画收藏百问百答》、《油画拍卖图鉴》。
近年学术关注重点在艺术环境变化与国家美术的收藏策略走向。研究艺术市场繁荣和公私收藏兴盛的背景下,美术对社会和公众发生影响的方式和由此带来美术作品的文化接受的变化。除了对创作和接受的历史语境进行考察之外,把艺术当作一个各个环节相互联系的整体纳入到过程的研究中,在作品与作者之间、作品与大众之间建立意义阐释的有效结构。重点挖掘作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的生成过程,它们与时代语境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文化效果。关注作品产生后进入公众文化视野,对公共生活发生影响,最终也被社会影响选择而使它们超越单纯一幅画,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现象和标志性事件这样一个意义形成机制。

 
     
 

生命醉意与灵境表达

 

         

因为在美术馆工作的缘故,看画几乎成了我的全部职业。在我的经验里,好画让人心明眼亮,差画让人不忍卒读,但大 多数作壁上观。有一类画却不同——它直接把你卷入,上来就把自己解剖开来,活生生地亮给你,没有繁文缛节,没有温文尔雅,扑面而来一股血性之气。这就是胡李海的画给我的印象。看他的画我是不能无动于衷的,因为我能感觉到他畅快淋漓的表达所内蕴的一股激情,生命每一次悸动都近在咫尺,直指人心。
还在2006年,平实艺术第一回展时,我第一眼看到胡李海的画,就觉得非同一般,气度颇大,抓住了最为重要的东西。我在为其撰写的展览序言里将之归纳为“内在”之物。2007年,平实艺术第二回展中,他的画和其他 几位参展人作品都体现出不役于物的超越现实的精神气质,我把它概括为“想”,并以“想·象重生”定名展览标题。此举得到了著名策展人、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先生的支持和肯定,并欣然为展览题签。不论是“内在之物”,抑或是“想”都意在强调主体能动性。
胡李海作品生命充盈之感促使我反思当下美术创作呈现出的普遍精神贫乏问题。作品成千上万,展览铺天盖地,技法不可谓不高明,用功不可谓不勤奋,然能别开生面精力弥满者区区几人?我们习惯于被告知,奉经验为神明,以功利为窠臼,忘却了本心。创造发乎天真,本不需要被界定,也无需依赖更多的阐述就可直接感应到。一种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一旦被形式化,进入知识的表述、传达系统,代以沿习,失去真意,了无生趣,或成为“文物”,或被异化为概念,变成文化的事,结果使创造变成了创造学。
如果从艺术发生的角度来看,一切有力量的艺术往往诞生于其刚萌芽尚未定型之时,这是创造力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闪耀,昙花一现!随之而来可能是技术的修正、完善、标准化至于成熟成为模式,然后大量复制,然后衰落。生命本然的创造冲动产生了艺术,同时又以艺术的法则作茧自缚。正如古希腊艺术的伟大在于它代表了不可企及的人类童年时期的艺术一样,艺术的神秘力量恰就蕴含在蓓蕾初绽的阶段。在艺术活动中,任何依赖于已有文化经验的行为方式都只能无限接近他者而远离自身,“似他”往往导致情感的虚伪而滑入表面。先民的原始艺术方式和孩童的涂鸦方式更能接近真实,因为他们的艺术活动几乎纯粹依赖于直觉和本能的生存感知。胡李海的表现性抽象绘画追求抽象形式的自由,反对陷入某种既定的形式套路。当然反对自我僵化并不意味他不可以有自己的风格。胡李海的作品在粗粝苦涩中带有几分生命醉意和况味,心理能量聚集到一定程度,以至于万物皆著我色,分不清真实与虚幻的界限。在底层生活与精神的高尚之间,在欲痛与拯救之间,在尘世与灵境之间,在沉沦与净化之间,生命完成了她的仪式,以自我为矿藏无度挥霍的肉身,在“醉”中忘记了自己!胡李海的画面生涩厚重,甚至粗糙,但总能给人灼热之感,这“温度”与成熟文化带来的客观性冷漠和主体失落形成鲜明的对照。在被文明教化之前,人总要还原人的初级感性和知觉,找寻新鲜的、从生命活动自然过程中生长出的视觉表现形式。这是生命要求表达、精神要求寄托、情绪要求释放的必然结果,是功能性的,不是审美的,是血性作用于精神。胡李海绘画创作就是试图回到绘画行为的早期状态,从原始的绘画仪式中恢复体验生命意志的冲突激荡和切肤之感。此时形式与人融为一体,生命存在本身显现出最高级的形式!
胡李海的早期作品《孤独》、《让我休息》、《摇曳的城市》,我们能明显感觉到严肃、忧愁、悲怆、阴暗的精神景象。而在《到了么》、《信仰的信仰》阶段,灵魂在孤独的内省中渴望超越世俗达到精神的自救和自由。中间有几年,胡李海尝试过彩墨在宣纸上的效果,并接受建议在油画中增加了色彩的因素。在他沉郁、苦涩的画面里引进了活跃的亮色后,作品一度从紧张严肃的情绪中舒缓下来,流露出温暖和愉快的心境。这在《为了爱》、《放下吧》等作品中都有体现。我想这种转换同样是来源于他内心的真实,在他看来现实渗透了生命的本质。他最近的作品呈现出精神状态的丰富性,可调适性。如果之前的画充满强力,现在的画则柔和了许多。精神更圆融,形式语言更醇厚,有些画面出现神秘的空灵之境,耐人寻味。
尼采曾经说过,人为了达到艺术的状态,首先要提高自己机体的敏感性,而“醉”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在各种醉中,积聚的、高涨的意志的醉,充满了力的提高和充溢之感,在这种状态中,人出于他自身的丰满而使万物充实,并且享受自身的完满,生命意志超越了所有的悲观、恐惧,在艺术中达到了最高肯定!我想这就是胡李海艺术的未来之境。

中国美术馆   韩劲松
2011年12月23日

 
     
     
 

韩劲松油画作品